方法论篇丨人大法学考研中宪法学的备考方法

gong2022 2023-11-08 08:46:15 0

摘要:  ??一、前言





人大法学学硕中的宪法学包含四大部分:总论、基本制度、基本权利、国家机构,请大家一定要从黄皮书和蓝皮书中剥离出这四部分体系。







首先,要重点阅读“第...



??一、前言


人大法学学硕中的宪法学包含四大部分:总论、基本制度、基本权利、国家机构,请大家一定要从黄皮书和蓝皮书中剥离出这四部分体系。



首先,要重点阅读“第一版编写说明”以了解上述四部分体系的由来和原因,并且根据知行法学的宪法课程与讲义中对于两本教科书的指引和定位完成对应内容的梳理。



其次,严格遵循教义学的路径对法条展开释义学工作,强调学科的体系性和包容性,请大家首先记住一句话:宪法的很多题目,在法条上都能找到依据,考察范围不会超出宪法法条。其实两个课本中也很少有超出法条的内容,这不同于国内如张千帆、马工程等课本,思路和体系不一致。



最后,宪法学是一门“入门容易深造难”的学科,在人大法学备考的过程中,尤其是绝大部分同学并非选择宪行专业的同学,需要根据知行法学的引导把握自身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人大法学考研为大家提出了较高的宪法教义学要求,考生们必须熟练掌握基本权利七步法、国家机构六要素等内容。



与此同时,对于理论难度较大、理论与实定法的规定有较大差距的部分内容,如制宪权理论、合宪性审查的理论部分等,考生们在备考时间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注意合理分配学习的时间与精力,不用关注过多。





二、基础


01法条


法条是一切的基础。尤其是宪法学这门学科,宪法文本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必备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宪法文本的首轮运用应当在系统学习宪法学的强化阶段,配套黄皮书和蓝皮书进行翻阅。比如,当复习至知行法学讲义刑法总论部分的最后一个章节《合宪性审查》时,不仅应当对合宪性审查的理论性内容,如现代的合宪性审查体制中各典型体制进行梳理,而且对于我国的合宪性审查体制的宪法依据、法律依据进行整理。我国《宪法》第5条,“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在《立法法》的相关条文中并未将法律和规章纳入审查体系。但根据法理学中的法的位阶逻辑关系和实务届的认识,狭义的法律仍然可能存在违宪的现象,从而出现了宪法文本与制度设计之间的不完全对应性。而该论题,也正是我国合宪性审查体制中的核心学术议题之一。因此,同学们要在宪法文本与宪法理论、宪法制度的对照与分析中,思考相关制度设计的合宪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2、在反复复习宪法学的阶段或者以学习其他科目为主的阶段,同学们必须对宪法文本进行反复运用。《宪法》序言部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必要全段背诵;《宪法》总纲部分的重要条文,需要定位准确并且能够背诵、默写出大致相同的内容(能一字不差精准默写最佳)。如《宪法》第1条国体的内容、《宪法》第24条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等;《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章节的所有条款必须熟读成诵,尤其注意基本权利条款中法律保留原则的准确规定以及“公检查信”、“检批院定、公安执行”等耳熟能详的背诵口诀的出处;知行法学讲义中“国家机构六要素”的内容与《宪法》国家机构章节的内容保持一致,因此同学们在熟悉“国家机构六要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宪法文本的规定,并且严格以宪法文本的表述为对照。



3、宪法文本的表述问题的提示:许多同学在答题时对于法条的引述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书名号、冒号等标点符号的运用就必须达到与宪法文本只字不差的要求。但对于无法全文精准背诵宪法文本内容的同学,采用逗号(《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则能够默写大致相同的内容并保持学术的严禁性。



02宪法学必备书目


针对初试,宪法学的必备书目是黄皮书的《中国宪法》和蓝皮书的《宪法学》。但是作为极少数具有两本重合性内容教材的科目,许多同学难免惘然。现作出以下提示以帮助同学们走出困境:

1、首轮学习建议全面阅读黄皮书和蓝皮书,可以采取分章节横向对照阅读法,可也采取先梳理一本再补充一本的方法。黄皮书难度较大较厚,尤其需要精读的内容有:宪法的修改、合宪性审查、基本权利总论、国家机构概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蓝皮书则需要全书精读。



2、采取分章节横向对照阅读法的同学,则建议在梳理黄皮书和蓝皮书的过程中,将共性和个性进行列明与补充。曾有上岸的同学建议将黄皮书的内容增订于蓝皮书中,亦可以采取重点内容的单独梳理。正如知行法学课程中师兄师姐所介绍的基本权利七步法和国家机构六要素,其最初并非来源于师兄师姐的原创分类,而同样来自于将两本教科书进行合并同类项,最终形成了具有体系性的七步法和六要素内容。而作为考生的同学们,则可以建立在知行法学的课程成果基础上,重走一遍梳理两本教科书的过程,由零至整方能全面掌握其中体系与内容。



03补充性的论文


宪法学初试的备考,论文仅仅在充分学习两本教科书和知行法学讲义、课程后,用作少部分重点和热点内容的补充。同学们切忌自行陷入不计其数的论文中无法自拔,而应当根据知行法学师兄师姐的指引,精度少量经典论文,首先学框架,其次精简内容,最后总结思维。



1、以下介绍在备考阶段的论文阅读法:(1)先将论文所论述的相关知识点、专题搞懂,回到基础笔记背诵一遍,然后再进行阅读。(2)论文往往超过万字,但针对考研并不用完全掌握老师们的论述和说理。然后在阅读时摘录老师论述的问题作为骨架,论证思路(关键句即可)作为答题的血肉。每个论题整理成论述题的分点形式,难懂的专业术语和表达适当转化为便于自己记忆的语言(但仍立足基础知识,切忌瞎编和篡改)。(3)将同主题的论文整合,并且形成针对某个人或者重难点的完整论述题,分为简答题、论述题、法条分析题不同类型形成答案。至此,繁重的论文阅读工作变得相对简化,但能够得到深化的要求。



2、部分介绍需要精读的宪法论文,但请务必纳入基本权利七步法、国家机构六要素中进行学习:《基本权利的体系思维》(张翔)、《论我国合宪性审查机制中不同主体的职能定位》(胡锦光)、《生命权与其他权利的冲突及其平衡》(韩大元)、《调取查阅通话(讯)记录中的基本权利保护》(王锴)、《比例原则在疫情防控中的人权保障作用》(郭晓明)、《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张翔)、《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宪法关系》(韩大元、于文豪)、《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宪法地位》(韩大元)等。





三、深化


01知识——体系


知行法学的宪法学体系是经过师兄师姐精心打磨的成果,其力求融合黄皮书与蓝皮书的内容、实现学术与考研的平衡。最为可贵的是,学习知行法学的宪法学内容,能够一改同学们对宪法学“只须简单背诵”的固有印象,让同学们感受到宪法教义学的精细化与体系化。在此介绍知行法学宪法学讲义中宪法总论、基本制度论、基本权利与义务论、国家机构论“知识——体系”的梳理:

1、第一编宪法总论采取了与法理学巧妙联动的体系,将宪法总论分为:(1)广义的“宪法基本‘概念’”部分。该部分正对应了法理学中的法哲学部分,从概念(词源)、特征(形式与本质)、分类(因法理学中没有具体的法而一般不提及分类)、功能与作用(与法理学中的法的作用、法的价值章节对应)(2)宪法本体论对应了法理学中的法本体论,主要内容为宪法渊源(法律渊源)、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效力(对应了法理学中法律规范、法律关系章节),宪法结构。(3)宪法

运行论对应了法理学中的法运行论:宪法制定和修改(对应法的制定)、宪法实施(对应法的实施)、宪法解释(对应法律解释章节)、宪法监督与合宪性审查(对应法律监督章节)



2、第二编基本制度论,其直接来源于2022年知行法学讲义第68页的解读。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二条: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 “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讲就是“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宪法化表达。因此,基本制度论正是从五位一体的五个方面展开。



3、第三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论,知行法学独特的“基本权利七步法”以及采取的蓝皮书中兼顾学理与实定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分类体系”,让同学们折服于基本权利论的精妙。(1)知行法学讲义与课程采取了蓝皮书中的基本权利分类体系:a.平等权;b.政治权利;c.精神文化活动自由;d.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e.社会经济权利;f.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2)“基本权利七步法”的展示,让同学们从死记硬背知识点到灵活运用七步法解题。

图片



4、第四编国家机构论。国家机构论以我国现行宪法文本的规定为基础,根据蓝皮书与黄皮书的整合,为同学们梳理出了“国家机构六要素”的体系。每一个具体的国家机关都要进行六要素的梳理,并且在解答具体的宪法题目时灵活运用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在思考其他非死记硬背的论述题时,也要从六要素的思维分析国家机关的各项特征,作为对于某一项问题的论证依据。

图片





02体系——思维


1、大宪法观的建立。同学们实现了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跨越后,仍不能忘记从思维的层次提升自身能力。宪法观的形成并非朝夕,必须建立在对宪法本文的体系和内容、对宪法理论、宪法制度的高度熟悉的基础之上。同学们在分析宪法学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以我国《宪法》为依据,保证宪法文本在旁随时翻阅,并且树立自身的宪法观。对具体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章节或者某一板块,



比如:在思考财产权的相关问题时,尝试在脑海中对我国现行宪法规范进行搜寻,不能仅立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板块。(1)其一,还应当想到知行法学讲义的宪法总论中,宪法的特点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的概念中存在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限制公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宪法的基本原则。(2)其二,可以想到基本制度论中,经济制度中对于公民财产权的保障和限制性规定,社会制度、生态制度等同样有所涉及。(3)其三,讨论公民的财产权利,不能忘了与基本权利相对的义务,思考公民是否具有保护财产权的义务呢?最后,国家机构论中,从立法机关的立法保障财产权,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财产权保障的职权分工,再到财产权争议的司法解决等。(4)其四基本制度论的学习中,同学们容易重点学习政治制度而忽略了其他四种制度的内容,从而导致分析问题时角度的缺失。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等是宪法学界热议的话题,并且即使对个别内容无须着墨过多进行研究,但分析问题时不可忽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相互联系。



2、宪法历史观与发展观的建立。同学们学习了宪法的历次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可知,我国现行宪法具有52条修正案,而修正案的内容则是备考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同学们也应当适当记忆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的对比,即形成总体的宪法历史观与宪法发展观。



比如,当我们分析1982年宪法规定中“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演变”时,我们就需要准确定位1982年宪法的规定与历次宪法修改的演变。解答:(1) 1982 年宪法最初未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作出规定,仅规定:“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1993 年宪法修正案做出修改: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1999 年宪法修正案仍然未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规定。(4)2004 年宪法修正案第一次将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加入宪法序言: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5)2018年宪法修正案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作出进一步规定: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模拟


01基本权利分论的案例模拟


许多同学在学习了基本权利七步法的内容之后,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不断地反复输入。但这并不能检验自身是否透彻掌握了基本权利的分析框架,因此,就需要借助基本权利分论的案例进行七步法的模拟训练。而黄皮书中的案例则是同学们最好的训练模拟素材,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转化题干为七步法答题的能力、以及将储备的知识转化为案例分析内容的能力。



在基本权利分论的学习中,前四步法属于基础知识,必须严格背诵。而后三步法(保障、限制、限制的合宪性审查)则更多建立在“能够进行合宪性判断”的基础之上。“基本权利的保障”的核心在于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而“基本权利的限制”也着重分析限制的条件、对象和范围。最后,限制的合宪性审查中,必须进行法律保留原则与比例原则的分析,这两个层次的分析更需要同学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同时运用自身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分析。



比如:对黄皮书《中国宪法》第278页事例与思考中的《孟母堂事件》中设问“国家能否对学校设置,教育内容等作出限制?”就需要进行完整的三阶段分析。

图片



02国家机构分论的模拟


国家机构分论的模拟则主要围绕宪法重点法条,可能直观地考察“论述某个国家机关的职权、性质、地位”等内容也可能结合宪法学界的热点案例、具体的事例,运用国家机构分论的具体知识进行分析。因此, 不仅建议同学们用思维导图或者表格的形式将各个国家机构的六要素的内容进行梳理,而且需要进行部分的合宪性分析模拟训练。具体事例的分析素材可以来自近年的“中国宪法十大事例”,也可以来自社会热点事例中有关各个国家机关的内容。

如2020年宪法十大事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推迟召开全国人大全体会议的决定。如何对其进行合宪性分析:

图片







五、宪法相关阅读


考研经验丨保持空杯心态,二战人大宪法与行政法学成功上岸

考研经验丨人大法学考研宪法与行政法384分经验贴——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图片



????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